![]() |
營改增激發企業活力
時間 :
2017-09-13
“追加9億元不動產投資,公司近10年不用繳納增值稅。”回憶去年全面推開營改增之際,公司高層的這一決策,讓祥源潁淮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馮悅頗為自豪。
祥源公司的賬單顯示出營改增釋放的巨大紅利:公司自去年5月份全面營改增至今,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838萬元,經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后,應納稅款為零,相比全面營改增之前等于省下了192萬元稅款。公司尚有1208萬元進項稅額可在以后納稅期抵扣,若按照當前的年收入情況測算,公司近10年內不需要繳增值稅。
2012年1月1日,我國啟動營改增改革試點。2016年5月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,將最后剩下的建筑業、房地產業、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四大行業納入試點范圍。
來自省國稅局的數據顯示,截至10月底,該省共有營改增試點納稅人660608戶,其中一般納稅人73900戶,小規模納稅人586708戶。與繳納營業稅相比,試點納稅人總體減稅575883.35萬元。其中,10304戶一般納稅人增稅,增稅326673.93萬元,30656戶一般納稅人減稅,減稅806648.24萬元,增減相抵后凈減稅479974.31萬元;小規模納稅人減稅95909.05萬元。
減負為祥源公司擴大規模提供了底氣。這家企業將發展定位為打造總投資16億元的集餐飲、休閑、文化、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。“已經開建項目全部建成后,預計年消費人數可達500~800萬人次,年創收入40~65億元,實現稅收4~6億元,直接提供就業崗位達1.7萬個。”談到公司未來,馮悅信心滿滿。
營改增后增值稅抵扣鏈條更加完整,將各行業納入環環征收、道道抵扣的鏈條機制,有效解決了制造業外購服務不能抵扣的問題,拉伸了傳統產業鏈。同時,為新業態的產業化分工提供有利條件。主輔分離、專業運作、服務外包等模式已為更多企業所采用。
安徽華景建設有限公司是六安市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,2016年5月1日全面營改增之后,公司的運營模式以及賬務處理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。“公司順應稅改潮流,新成立了幾個建材公司,包括生產砂漿及水穩的安徽華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,生產砂石的安徽金石建材有限公司等。實行主輔分離后,我們的稅負降了,競爭力強了,干起來更有信心了。”公司負責人涂有亮說。
截至2017年11月底,全省共有建筑業、房地產業、金融業、生活服務業營改增納稅人46.08萬戶,比試點初期增長32.5%,市場活力被激發;2016年7月份四大行業26801戶一般納稅人實現銷售收入483.92億元,到2017年10月份增長了17.7%,企業規模不斷壯大。
|